0800集团:doc从“边缘”走向“中心”:早期报人社

0800集团从“边缘”走向“中心”:早期报人社会地位的演变2006广西社会科学GUANGXISOCIALSCIECES0。8。2006(Cumulatively,NO。134)从"边缘"走向"中心":早期报人社会地位的演变赵建国(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广州510420)[摘要]甲午战争前,报纸社会影响力的局限,造成了报人的"边缘"化。伴随近代报业的发展,报纸日益得到社会的认同,报人逐渐向"中心"迈进。报人群体意识的觉醒,同业组织的创建及其维护报界权益的活动,可视为报人努力"中心"化的例证。早期报人社会地位的演变反映了近代报业发展的大致脉络,从中亦可感知报人的社会遭际。[关键词]报人社会地位"边缘""中心"[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917(2006)08—0110一O6中国近代报业源于西学东渐之风。外国传教士创办的报纸,直接刺激了近代报业的兴起,并催生了新的职业群体——报人。甲午战争前,报纸在社会生活中影响有限,加之最早的一批报人主要从传统的士人衍变而来,旧的社会烙印尚未完全剥离,与传统社会又有明显的分离趋向,因此,这一时期的报人度成为处境尴尬的"边缘"人。

回归具体的历史场景,深入到清末民初的社会生活中去审察,不难发现,报人在被"边缘"化的同时,其本身又在做着走向"中心"的努力。"边缘"化和向"中心"进程如同钱币的两面,成为早期报人的社会特征。由于资料限制,既往研究对此大都着墨甚少,相关史实模糊不清。鉴于此,本文尽力搜索相关的报纸和杂志材料,探讨报人"中心"化的过程以及影响这一过程的各种因素,从一个侧面观照近代报业发展的大致脉络,把握社会转型中报人的命运走向。中国近代报业肇始于外国传教士在华创办的教会报刊。鸦片战争结束后,在华外报迅速发展,报馆规模日渐扩张,对从业人员的需求逐渐增加,部分中国人开始参与编辑工作。而外国人所创办的中文商业性报刊为迎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尽可能使报刊"中国化",聘请华人主笔蔚然成风。一部分教会报刊也多聘用华人为主笔或编辑,如《万国公报》的沈毓桂,蔡尔康,《六合丛谈》的王韬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报人作为一种全新的职业群体产生了。在报业发达的欧美国家,社会对报纸极为重视,"国家之保护报馆,如鸟鬻子;士民之嗜阅报章,如蚁附膻",报人向被誉为"无冕之王",享有极高的社会地位,"故怀才抱德之士,有昨为主笔,而今作执政者;亦有朝罢枢府,而夕进报馆者"„1。

但第一批中国报人的境遇与外国同行适成鲜明对照,其社会地位的低下难以想见。"一般报馆主笔,访员在当时均为不名誉之职业,不仅官场中人仇视之,即社会上一般人,也以其搬弄是非而轻薄之。"J左宗棠甚至有"江浙文人无赖,以报馆主笔为其末路"的评语3。报人自身对所从事的职业也讳莫如深,不敢以此自[收稿日期】2006一O3—03[作者简介】赵建国(1972一),男,湖北"-3阳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博士。11O赵建国/从"边缘"走向"中心":早期报人社会地位的演变年即就沪上某报之聘,转辗蝉联,至光绪末年而止,然对人则嗫嚅不敢出口也。"【J更有甚者,部分报人对报业提出质疑:"笔墨生涯原是文人学士之本分,既不能立朝赓歌扬言,又不能在家着书立说,至降而为新报,已属文人下等艺业,此亦不得已而为之耳。"【5]第一批报人身处社会边缘的事实由此可见。在物质方面,第一批报人收入相当微薄,工作与生活状况极为艰难。雷瑶回忆在《申报》报馆工作时的条件时写道:"房屋本甚敝旧,惟西人办公处,尚轩爽干净。吾辈起居办事之室,方广不逾寻丈,光线甚暗,而寝处,饮食,便溺等等悉在其中,冬则寒风砭骨,夏则炽热如炉。最难堪者,臭虫生殖之繁,到处蠕蠕,大堪惊异,往往终夜被扰,不能入睡。

0800集团0800集团:doc从“边缘”走向“中心”:早期报人社会地位的演变

馆中例不供膳,每日三餐,或就食小肆;或令仆人购于市肆,主笔房同人差遣奔走,并非专司其事之馆役也。薪水按西历发给,至丰者不过银币四十元,余则以次递降,最低之数,只有十余元。而饮食,茗点,茶水,洗衣,剃发与夫笔墨等等,无不取之于中。生涯之落寞,盖无有甚于此者。质言之,当日报馆设备上之简略,物质上之荒陋,金钱上之俭约,实与报纸内容成正比例。"6《申报》在当时各报馆中还算是佼佼者,其工作条件尚且如此窘迫,其他报馆的情况大体可以想见。报人及其职业所遭遇的轻视,还可从卖报之难中略见一斑。卖报如同行乞,《上海报纸小史》和《上海闲话》中都曾有记载:"若在昔日,每日发行之报,无过数百份„„每日出报,外埠托信局分寄,而本埠则必雇有专人,于分送长年定阅各家者外,其有剩余之报,则挨门分送与各商店。然各商店并不欢迎,且有厉声色以饷之者。而此分送之人,则唯承受惟谨,及届月终,复多方善言乞取报资,多少即亦不论,几与沿门求乞无异!"[7J梁启超最初参与创办的《中外公报》也曾经历过"沿门丐阅时代",他在《鄙人对于言论界之过去及将来》的演说中回忆说:"(《中外公报》)只有论说一篇,别无记事。鄙人则日日执笔为数百字之短文,其言之肤浅无用,由今思之,只有汗颜,当时安敢望有人购阅者。

乃托售京报人随宫起,送至各家门者,辄怒以目驯,至送报人惧祸,及悬重赏,亦不肯代送矣。"L8J潘公弼在论及第一代报人的社会地位时,曾深有感触:"社会之视报人,或尊之为清高,以其文字生涯,´士居四民之首´,而非以其为报人;或鄙之为无聊,以其不务´正业´,是则根本不了解报纸为何物。"其言不虚,道出了报人社会地位低下的原因在于报纸影响力太弱,中国人"几不知新闻纸为何物,尚不知阅报为何事",大都以为报纸仅仅是酒余饭后之谈早期报纸的社会影响力之所以相当有限,未能得到社会的认同,与报纸的构成和内容颇有关联。1898年以前,外资报刊占绝对优势,其中又以教会所办者居多。据1894年耶稣会统计,当时中国共有中外文报刊76种,"十之六系教会报"。而教会报纸在社会上的评价甚低。王韬曾致书友人说:"承索遐迩此邦人士躐等而进,才知学义,已矜着述。秉笔者半属落魄商贾,豆丁末学,欲求其通,是亦难矣。"【9J余外人所办的中文报纸,则徒以营利为目的,无正当之主张,读者视之为"洋商之一种营业",与社会关系不密切,在社会上也无地位可言。在内容方面,早期报纸"多侈陈海外奇谈,以博阅者之莞尔",不能引起读者兴趣。雷瑶对当时报纸的状况极为不满,曾尖锐地批评说:"所摭拾报告者,大率里巷琐闻,无关宏旨。

0800集团国家大政事大计画大公报 假新闻 社会,微论无从探访,即得之亦决不敢形诸笔墨,故报纸资料大半模糊而琐细。核其门目,约分数端:一为谕旨,奏摺,宫门抄,辕门抄等,备官场中人浏览,藉知升迁降调之情形,与送往迎来之事迹,盖宦海之珍闻也;一为各省,各埠琐录,如试场文字,书院题目,与夫命盗灾异以及谈狐说鬼等等,备普通社会阅之,藉以为酒后茶余之谈助,盖稗官之别派也;一为诗词,彼倡此和,喋喋不休,或描写艳情,或流连景物,互矜风雅,高据词坛,无量数斗方名士,咸以姓名**报尾为荣,累牍连篇,阅者生厌,盖诗社之变相也;此外如商家市价,轮船行期,戏馆剧目等等,皆属于广告性质, 藉便一般人士之检查,是以游客之指南针,旅人之消 遣品也。要而言之,其时开报馆者,惟以牟利为目 标;任笔政者,惟以省事为要决。而总其原因,由于 全国上下皆无政治思想,无世界眼光,以为报纸者不 过为洋商一种营业,与吾侪初无若何之关系。故《申 报》虽为我国最先创办之新闻事业,而自同治末年迄 111 广西社会科学2006。8/历史学 乎光绪中叶,论说纪事无非老生常谈,年复一年,绝 鲜进步。´´[1o] 此外,部分报人在生活方式,素养和职业道德方 面所存在的问题也是导致社会轻视报人的重要原 因。

0800集团:doc从“边缘”走向“中心”:早期报人社会地位的演变

第一代报人大都由传统的士人转变而来,难以 脱离旧式文人的习气,且"各埠访员,人格尤鲜高 贵",其"臧否人物,论列近事,毁誉凭其恩怨,笔舌甚 于刀兵,或飓颂权贵,为曳裙之阶梯;或指斥豪富,作 包苴之左券,行同无赖"【11J。赖光临在《中国近代报 人与报业》中评论道:"报人思想观念陈腐如此,生活 靡烂如此,欲求报业之尽其职责使命,自无异缘木求 社会地位的低下致使相当一部分报人投身报业纯属无奈之举,"大都借此桉息,待机投奔科举之 路"【13J。蔡尔康便是因为"秋闱屡荐不售",不得已而 投身报界。在科举制度笼罩下,很少有报人能安心 于报业,"全国社会优秀分子,大都醉心科举,无人肯 从事于新闻事业。惟落拓文人,疏狂学子,或借报纸 以发抒抑郁无聊之意兴"[HJ。1884 年,《申报》第一 任主笔蒋芷湘考中进士后,随即离职。 至戊戌前后,早期报人"末路文人"的形象才有 所改观,"迨梁启超出而办报,社会对于记者之眼光, 乃稍稍变异"【15J。但是,戊戌政变又使报业遭受重 创。1901 年,梁启超忧心忡忡地写道:"由于主笔,访 事等员之位置不为世所重,高才之辈,莫肯俯就", "从事斯业之人,思想浅陋,学识迂愚,才力薄弱,无 思易天下之心,无自张其军之力",慨叹"第四种族" "何时始见其成立"【16J。

0800集团 清政府实行"新政"后,逐步放开报禁与言禁,中 国民族报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曾经不齿于士林的 报人开始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与此同时,共同的 利害关系使越来越多的报人意识到彼此为同类群体 中的一分子,他们开始按照新的组织形式相互联系 聚合,以增强自身能量,提高社会地位,扩大社会影 月13日,上海《时报》发表《宜创全国 报馆记者同盟会说》一文,倡议组织全国性的记者同 盟会,"报界之知有团体,似自此始"[17J。该倡议犹如 112 暮鼓晨钟,引起强烈反响,一些报馆就此展开讨论。 月14日《申报》发表《赞成报馆记者同盟会之论》一 文,对《时报》的主张极表同情【18]。继上海之后,《大 公报》英敛之,《北洋日报》足立传一朗,《北支那每日 新闻》木村笃,《天津日日新闻》方若,津村宣光等于 1906 月27日联合发表《告天津各报大主笔》,呼 吁组建天津报馆俱乐部,以加强团结【19J。 呼声终于转变为实际行动。1906 天津报馆俱乐部宣告成立,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新闻团体【ol。时隔不久,上海日报公会宣告成立,郑孝 胥曾应其邀请出席"报界庆祝立宪会"L2。同年10 月,武汉第一个新闻团体——"汉口报界总发行所" 由《汉江报》,《汉口中西报》,《汉报》,《公论报》,《公 家报馆联合组建。

1907年12 州报界公会正式成立3l,并受到社会舆论的关注,成为当时颇具影响的社会团体之一。北京报界公会在 1908 年成立,朱淇当选会长,《中央大同日报》康士铎 为副会长,此后"遇有报界公共之事,均由报界公会 代表与官厅接洽"L2。各地报业同业组织的相继建 立,标志着报人群体意识的初步觉醒。 1910 年之前成立的报界团体均是以报馆为单位 的区域性同业组织,与《时报》倡议创建全国性记者 团体组织的初衷略有差异。在争取言论自由,维护 报界利益的联合行动中,报人群体意识的觉醒得到 了强化,各地报人逐渐意识到实现全国联合的必要 性。1910 月,藉南洋劝业会开会,各地报人汇集南京,为全国报界共聚一堂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时报》与《神州日报》把握这一机遇,联名呼吁趁此 机会创立中国报界俱进会,实现全国报界大联合。 两报的倡导得到上海日报公会的认同与首肯。9 日,在上海日报公会的主持下,中国报界俱进会正式成立,以"结合群力,联络声气,以督促报界进步为 宗旨"5l。第一次全国联合的实现和全国性机构的 形成,聚集了报界的活动能量,其分散性和群体趋向 的模糊性大为改观。报界联合规模的不断扩大,显 示了同业群体的崛起及其社会地位的上升。

0800集团:doc从“边缘”走向“中心”:早期报人社会地位的演变

从此, 扫往日的世俗偏见,思想文化英才鲜有不与报业结缘者。而包括青年学生在内的众多进步人士,虽 并非直接从事职业性新闻工作,也踊跃撰文投稿。 为维护报界公益,各类报业同业组织与当局交 互较量和对抗。如北京报界公会在1909 赵建国/从"边缘"走向"中心":早期报人社会地位的演变代《民呼日报》申诉,发电指责蔡乃煌摧折舆论,反对 宪政。1909 年12 月,北京报界公会以报人彭翼 仲已满3 年刑期,呈请酌量宽免[。1910 年,清廷 下诏缩短立宪年限之时,北京报界公会和所属各报 馆再次联名上书,请求释放彭翼仲【28J。广州报界公 会则为维护报界声誉与地方官吏进行多次交涉。 在与政府各级官吏的对抗中表现突出的报业组织逐 渐引起各级官吏的关注。当与报界发生交涉时,清 政府尽量通过报界公会来协调矛盾和解决冲突,以 期取得较好的效果。1909 年12 外城警厅控告《爱国报》,警厅将此案交给北京报界公会,要求报界公会秉公论断,妥为了结[30J。1910 月,民政部尚书在政务处商讨如何整顿报界时,声称若有报馆"假国人公共之名目,作外人私下之机 关",应由报界公会切实查明,公同惩办【31J。官府的 此类举措,反映出报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清末报人社会地位的改观,得益于报纸数量的 逐年递增。据《中国近代报刊名录》对当时有创办时 间记载的297 种报刊的统计,这一时期新创办的中 文报刊,1901 年为33 种,1902 年为46 种,1903 54种,1904 年为76 种,1905 年为88 种。报纸数量 与销量的增加使报纸的重要性广为人知,社会对报 纸的看法发生明显转变,日益认同报纸这一新的大 众传播形式。订阅报刊者由官绅商学平分秋色大公报 假新闻 社会,一 般市民也加入订阅行列。在改变了对报纸的看法之 后,各级官吏对原本被视为"斯文败类"的报人极力 笼络。广东巡警总局曾一度邀请报人共同研究警 政,表示愿意接受报人的监督,共同维持地方治 安[32]。《羊城日报》编辑莫伯伊以报人资格插足于豪 绅,巨贾,善董之林,在咨议局大出风头,并得到总督 岑春煊的另眼相看,成为水师提督李准的座上宾。 张呜歧接任两广总督后不久,也立即"大宴记者"3l。 武昌起义敲响了清朝统治的丧钟,给报业带来 了新的生机。各地报纸急剧增加,呈现出前所未有 的繁荣景象,迎来了"报界的黄金时代"。报业的迅 速发展,提升了报人的地位和影响,报人俨然居于社 会中心,在社会,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报人声势的扩大,首先表现在上自中央政府,下 至地方官厅都积极采取种种措施优待报人。在四 川,"各官厅都允许新闻记者访问,都督府总政处每 次开政务会,也要请新闻记者列席,并令管电处将各 处去来的电报,都用顶好的格子,油印得清清楚楚 的,送给各家报馆登载。报上的论说新闻,也能够准 人尽情倾吐,不必忌讳„„《女界报》出版后,总政处 会议起初没请《女界报》记者(出席),后来和董特生 君商量,便许《女界报》的女记者陈,卢,王三位女士 列席。"[34J 在北京,为方便记者采访新闻,国务院特地 设立新闻记者招待所,以便接受采访J。农林部,工 商部等国务院各部门及总统府纷纷效法,以资联络 报馆[36l。 在民国元年的报律风波中,报人社会地位的提 高和影响力的扩张得到更为充分的展示。1912 日,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公布《中华民国暂行报律》三章,致电中国报界俱进会上海事务所,要求报 界俱进会转饬全国报馆,一体遵守。3 日,中国报界俱进会上海事务所与《申报》,《新闻报》,《时 报》,《神州日报》,《时事新报》,《民立报》,《天铎报》, 《启民爱国报》,《民报》,《大共和报》,《民声报》等上 海报馆联名致电孙中山,并通电全国报界,表示"万 难承认"《中华民国暂行报律》。

0800集团:doc从“边缘”走向“中心”:早期报人社会地位的演变

3 日,上海销量甚广大公报 假新闻 社会,政见不一的《申报》,《大共和报》,《新闻报》, 《民立报》,《时报》等各大报纸联和刊载章炳麟的评 论文章——《却还内务部所定报律议》[37]。锋芒所 向,直指南京临时政府,形成报界与南京临时政府的 交互较量和激烈对抗。报界一致反对的压力,促使 孙中山与南京I 临时政府作出让步。3 日,孙中山复电中国报界俱进会及上海各报馆,宣布取消《中华 民国暂行报律》。这是中国报界俱进会引领报界抵 制报律的显着成绩,其咄咄逼人的气势,使新生的共 和政权疲于应付,以致束手无策,明显处于劣势。 报人社会地位的改变还可从同业组织的组建高 潮中略见一斑。民国元年,即使在边远的西南地区 和相对封闭的湖南,报界也相继建立起自己的同业 组织,以加强团结,便于沟通联系。1912 贵州报界同盟会【38J。在四川,樊孔周联合《四川公报》,《中****民报》,《天民报》,《公论日报》,《进化 家报馆组建四川报界公会[39J。湖南报界为协同对抗官方的压制,改变同业势力涣散 113 广西社会科学2006。8/历史学 的局面,发起成立湖南报界联合会-4。为更好地发 挥团体的作用,武汉与天津的报界均对原有组织进 行了必要的改组与重建。

1912 月28日,天津报 界因天津报馆俱乐部已陷于停顿,重新创设天津报 界联合会【4lJ。同月,《大汉报》经理胡石庵联合武昌 报界同人发起成立武汉报界联合会,随后《强国公 报》,《国民新报》,《共和民报》,《震旦民报》,《大江 报》大公报 假新闻 社会,《汉口民国日报》,《繁华报》7 家报馆协同组织成 立武汉报界联合会汉口事务所,以加强汉口各报馆 的联系[42J。各区域性团体的相继问世,使报界联络 呈现扩大趋势。在此影响与推动下,1912 日中国报界俱进会在上海召开特别大会,并一致通过"不认有报律案"【43J,不得制定限制报业发展的专 门法律成为报界的共识,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报人 地位的急骤上升和自我意识的逐渐增强。 由于报人社会地位得到极大的提升,报界"朝气 甚盛,上足以监督政府,下足以指导人民"。汪精卫 度担心报界攻击,不肯回粤就职。为此,孙中山曾劝说报界改易方针:"报纸在专制时代,则利用其攻 击,以政府非人民之政府;报纸在共和时代,则不利 用攻击,以政府乃人民之政府也。"J 但收效甚微,报 界以"指斥政界,非出于私意"为藉口,一如既往。 1912 年11 月,北京报界联合上书,质问袁世凯,斥责 其对外政策的无能:"今外蒙独立,俄人已有承认明 文,戎马之足渐临边塞。

公既不能先事预防于前,又 不能折动樽俎于后。人民怨痛,天下寒心„„怨声 盈庭,疮痍满野。虽昔之素称稳健者,今皆以二次革 命为当然。"-45。 上述表明,报人群体意识的觉醒,同业组织的创 建及其维护报界权益的活动是报人努力"中心"化的 体现。在早期报人社会地位的演变中,报业的发展, 报界影响力的扩散和社会人士对报业认识的普遍改 观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报人的"中心"化也在相 当程度上推动着报业的进一步发展。不过,由于近 代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不足,报馆的经营模式 未加改变,报界的依赖性较强,缺少必要的经济与组 织上的自主能力,"大率作机关者多数,而卓然独立 者实廖廖","合乎新闻纸之资格廖若晨星"-4。受此 局限,报人社会地位的稳定性时常遭到破坏。即使 在报界声势达于极点的民国元年,报界风潮仍然迭 起,各地封报馆,捕报人之事时有发生。袁世凯当政 114 期问,限制言论,出版自由渐成具文,报业发展陷入 困境,报人处境再度艰难,几近沦为袁氏专权的附庸 和点缀。因此,报人走向"中心"的努力不得不改变 方式或方向。 [参考文献] [1][11]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N]。时务 报。1896—08—09。

0800集团:doc从“边缘”走向“中心”:早期报人社会地位的演变

[2][4][7]姚公鹤。上海报纸小史[J]。东方杂志, 1917,第14 [3]姚公鹤。上海闲话(上)[M],上海商务书店,1925:35。 [5]ee 新报体裁[N]。申报,1875—10—08。 [6][1O][14]雷缙。申报馆之过去状况[A]。申报 馆。最近之五十年(二)[C]。申报馆,1922:27;27;27。 [8]梁启超。鄙人对于言论界之过去及将来[J]。 庸言,1912,第1 [9][12]赖光临。中国近代报人与报业(上)[M]。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218—282;218。 [13]胡道静。申报六十六年史[A]。民国丛书(二 编):49 辑[C]。上海书店,1990:86。 [15][17]戈公振。中国报学史[M]。北京三联书 店。1955:100;280。 [16]梁启超。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 任及本馆之经历[N]。清议报,1901—12—21。 [18]赞成报馆记者同盟会之论[N]。申报,1905 O3—14。[19]告天津各报大主笔[N]。大公报,1906 一O7 O1。[20]刘家林。中国新闻通史[M]。武汉大学出版 社。1995:213。

[21]中国历史博物馆。郑孝胥日记(二)[z]。中 华书局,1993:1057。 [22][42]刘望龄。黑血?金鼓——辛亥前后湖北 报刊史事长编[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112;310。 [23]报界团体会议案[N]。中国日报,1907—12 25。[24]徐凌霄,徐一士。凌霄一士随笔[z]。山西古 籍出版社。1997:641。 [25]报界俱进会大会纪事[N]。申报,1910 一O9 赵建国/从"边缘"走向"中心":早期报人社会地位的演变 [26]蔡乃煌瞒味报界之电文[N]。盛京时报,1909—08—18。 [27]彭翼仲可望赦免[N]。盛京时报,1909—12 26。[28]管翼贤。北京报纸小史[A]。杨光辉等。中国 近代;~It-r,l 发展概况[C]。新华出版社,1986:418。 [29]粤垣报界公会禀控番禺令[N]。申报,1910 04—07。[30]京师报界之冲突[N]。大公报,1909—12— 13。 [31]报界中人注意[N]。大公报,1908—05—17。 [32]警局第一次与报界研究警务[N]。大公报大公报 假新闻 社会, 1908—03—02。 [33]沈琼楼。清末民初广州报业杂忆[A]。

0800集团杨光 辉等。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概况[C]。新华出版社, 1986:226。 [34][39]孙少荆。成都报界回想录[A]。杨光辉 等。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概况[C]。新华出版社,1986: 568;568。 [35]国务院设新闻记者招待所[N]。盛京时报, 1912—05—21。 [36]总统府亦招待新闻记者[N]。大公报,1912 06—03。[37]却还内务部所定报律议[N]。申报,1912— 03—07。 [38]贵州报界同盟会致各省报馆书[N]。申报, 1912—02—23。 [40]李抱一。长沙报纸史略[A]。杨光辉等。中国 近代;~It-r,l 发展概况[C]。新华出版社,1986:508。 [41]报界联合会开会纪事[N]。大公报,1912— 03—28。 [43]全国报界俱进会大会第二日记事[N]。申 报。1912—06—08。 [44]:f,1,先生之治粤谈[N]。民立报,1912—04— 27。 [45]~g 京报界质问大总统书[N]。申报,1912— 11—20。 [46]~g 京近来之十大发达[N]。大公报,1913— 10—29。 [责任编辑:潘丽清] [校对:潘丽清陈丽琴梁艳阳] 115


点击: 添加时间: 2022-08-17 10:02

0800集团|0800集团首页是一家0800集团品牌策划与设计的综合服务提供商,
0800集团坚持“以营销的理念做设计”的核心宗旨,
做最具品牌力、销售力、生命力的“营销型设计”!

官方微信
分享到: